我们初学佛的人,应该怎样学习佛法、怎样跟上国家的形势、怎样做好一个佛教徒,是每个初入佛门的人必须认识清楚的问题。
我觉得学佛就应以佛陀教导的信愿行作为自己信仰生活的重要基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原则为指导,世法与佛法融为一体,把爱国爱教的宗旨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
第一,信:佛教所说的信非常重要。正如经上所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但信要正信,不能迷信。正信就是要遵循佛陀的教法,断恶修善,返妄归真。如果学佛目的不正,动机不纯,痴心妄想,佛魔不分,则是邪信;或者谈玄说妙,不求实践,好高鹜远,目空一切,其结果必然是自欺欺人,无所裨益。真正学佛的人必须坚信不疑,磨炼意志,革除恶习,长养善根,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爱国教徒。
第二,愿:佛教有“四宏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学佛的人既立足于社会,首先就要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立身处世,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但自己发愿消业增慧,成就佛果,还要时刻发愿,不忘利益众生。佛经教人,如在睡醒时要默念:“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遍十方。”饭食好了要默念:“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若在行路看到河流时要默念:“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愿,洗除惑垢。”……学佛的人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要观照自心,不使放逸。
第三,行:佛陀常警戒弟子,要脚踏实地的勤修戒定慧,才能息灭贪瞋痴,否则说食数宝毫无实益。要做佛教徒,必先要做好一个人。在工作单位做好本职工作,在家庭中敬老教幼,和睦相处,在邻里中排难解纷,团结友爱,在社会上为群众服务,助人为乐等等。佛法虽然浩如烟海,我们只要切实运用一句一偈,便能一生受用不尽。例如: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施、戒、忍、进、禅、慧六波罗蜜等,我们能依教奉行,现在生活中就能使烦恼解脱,福慧增长。
总之,真信、切愿、力行是学佛成佛的根本保障。
我们佛教徒应当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四个现代化多作贡献。前不久,上海市佛协第四届代表会议开会期间,有十几位在各条战线上获得先进生产者或积极分子称号的教友畅谈了他们把佛陀的教诲运用于工作的体会,内容翔实,感人至深,启发了与会者的爱国热情。
也有些人认为学佛必须出家,其实不然,历史上有不少在家大德为佛教做出过重大贡献,近代也是如此,像杨仁山、欧阳竟无等人,都是现居士身为众生说法的楷模。去年十月二十六日上海《文汇报》有一篇《莫恋少林闯佛门》的文章,记述了苏州灵岩山明学法师的谈话。他针对有的年轻人盲目要求出家的胡涂观念,作了恳切的说明,言之金石,读后令人深受启发。当和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佛门需要的是爱国爱教、信仰纯真、勤奋好学、续佛慧命的青年和尚。过去应慈法师曾说过“学佛不是为享福,而是为吃苦。所谓吃苦,是指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旨哉斯言!出家做和尚,根据佛教来说是一桩大智大行的事业,用现代语说,就是要具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崇高的品德。这个标准是很高的。作为住持佛法的僧侣,养成这种高尚的品德是完全必要的。
拉杂而谈,如有谬误之处,尚望大德长者有以指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