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星期五

海通与乐山大佛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今乐山),而嘉州如此出名,凭的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大佛像呈坐姿,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情肃穆,与乐山城隔江相望。看过乐山大佛后,不得不为它的雄伟壮观感到震惊,大佛通高71米,并且是在江边的陡峭石崖上雕凿,当初的建造难度可想而知。据导游说,初建成时,佛像外面还建有天宁阁,这么大的工程,出自于一个叫海通的僧人。海通师从慧净,慧净也名不见经传,海通何以有如此大的能量?我敬佩的同时,还是有点疑问。后来查资料,这么宏大的工程从破土动工到完工,“万夫竞力,千锤齐奋,大石雷坠,伏螭潜骇”的工地热闹场面,《唐史》上并无片言只语的明确记载,这就有点怪异。
  历史上开凿大佛的事件,都是有直接原因的。开凿弥勒大佛的风俗,集中于武则天时期。武则天为了夺皇位,命冯小宝译了一部《大云经》,在全国颁行,说武则天是弥勒转世。那些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等地造弥勒大佛像的僧人,又是上表,又是典礼,又是朝廷赏赐与封官封号,建天堂弥勒大佛像的冯小宝还被赐姓薛,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怀义,薛怀义造佛像有功,由此当上了将军。唯独乐山这座大弥勒像,既冷清于当时,又不载于历史,建造时朝廷不支持,当时的郡吏竟敢去索贿,海通挖掉自己的眼睛才吓退索贿的郡吏。说明初建嘉州乐山大佛像时,不是武则天执政时,而且,最初建造时还触犯了朝廷的忌讳。到725年左右,乐山大佛奇怪地续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捐了俸金,朝廷还赐补了盐税,在石壁上建造了一批小石像,说明大佛像已为官方所容或所用,政治气氛缓和了一些。803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还写了一篇《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刻在石崖上。韦皋的那篇记里,韦皋明确记载大佛像是建于“开元初”,而开元初时,在嘉州附近,与武则天有关联的著名人物,只有薛崇简。薛崇简是太平公主的儿子,武则天的外孙。太平公主原名李令月,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公主,与四哥李旦(唐睿宗)最密切,兄妹曾经一起参与诛酷吏来俊臣,诛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诛毒死李显(唐中宗)的韦后,最后一战中保李旦的皇位,结果还是没有李隆基(唐玄宗)狠心,输给了李隆基,她逃到深山里,请太上皇李旦出来说情,也没有保住性命,最后被李隆基逼死。四次宫廷政变中,太平公主都是站在正义的一方,只是这后一次失败,历史由李隆基执笔,李隆基的逼父退位反而变成正义的了。
  我猜测,乐山大佛有可能是薛崇简给太平公主造的佛像,真正的幕后主使及资金提供人是薛崇简。为什么薛崇简选择在东山造佛呢?因为黔中人海通与薛崇简有交往,加之这里的红色砂岩很适合雕像,薛崇简的外婆武则天家是山南道利州的,嘉州和利州、蒲州、溪州都隔得很近,薛崇简对这一带的民俗风情很熟悉。那薛崇简建乐山大佛动机是什么?赎罪。在太平公主保李旦皇位与李隆基的斗争中,薛崇简基于建功立业的思想,支持李隆基,与母亲太平公主为敌,结果害死了所有亲兄弟及母亲,到头来,李隆基夺权后,兔死狗烹,把他明升暗降,逐出京师,出为河东道蒲州别驾,不久遇事谪居于黔中道的溪州。薛崇简被贬溪州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造了乐山大佛。724年薛崇简死后,李隆基松了一口气,造乐山大佛就合法了,于是朝廷赐与盐税款。
  “开山凿石着金衣,金衣几度换草衣。”乐山大佛的背后肯定潜藏有很多的历史隐情,不管是谁在暗地里支持海通造乐山大佛,海通仍是造乐山大佛的元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