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星期五

佛教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环节

   《决定》在谈到“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6]党中央的这一论断,为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佛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一环。佛教作为传统文化传承时,应该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积极因素,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力支撑。
  佛教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然而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三宝”的传承建设。“三宝”是指佛、法、僧。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是僧宝。因佛、法、僧能令大众止恶从善,离苦得乐,极为尊贵,故称之为“宝”。“三宝”是佛教的基本构成,是佛教寺院的基本内涵,也是佛教文化传承体系的三个重点。
  佛教寺院是安置佛像并供僧尼止住以修行佛道的处所,也是佛教及其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平时加强保护和适时修建寺院是佛教文化得以传承的前提,也是中华优秀文化赖以传承的重要方面。
  佛教《大藏经》被视为“三宝”中法宝的代表,是佛教文化的承载,也是我国古籍的重要构成内容。加强佛教古籍的保护,并在保护基础上充分利用,积极弘扬佛教优秀文化,是佛教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
  僧人是佛法的修行者、继承者、弘扬者,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承具有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鉴于佛教人才对佛教的传承发展和未来命运的极端重要性,赵朴初在1992年初曾说:“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7]佛教的现实表明,这一重要论断并没有过时。笔者在思考中国佛教建设时脑海也生发出了一种想法:造就一位高僧,胜建七座大寺。佛教人才是绍隆佛种、担荷如来家业的根本保障。全力加强佛教人才的培养,是当代中国佛教文化传承的头等大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