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0日星期三

怎样认识佛教?

    佛教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曾对亚洲许多国家的思想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至今全世界拥有近四亿信徒。而且由于佛教的某些理论正在逐步被近代科学实践所证实,佛教就愈来愈受到东西方科学家、哲学家和广大群众的尊重,教徒人数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一事实说明佛教是既具宗教形式,又有科学成分的一门学问。
  佛教教理中被近代科学所证明或赞同的观点愈来愈多。众所周知:宏观方面,“虚空世界不可穷尽”,已被天文学所接受;微观方面,“一滴水中八万四千虫”,已被显微镜所证实;“微尘可析乃至邻虚”,也与原子物理学的概念相符。总的说来,宇宙万物,“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与一切皆变的辩证思想不谋而合。其他还有很多,不胜枚举。今就生命科学方面有关问题,举些例子,并略抒所见,以供研讨。
  一、关于禅定 很久以来,静坐禅定被一些人视同迷信。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国内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已用科学方法测知气功能治高血压等病。国外在七十年代以来,科学家大量试验证实:思想情绪和机体生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长期的情绪紧张、焦虑、怨忿等,会导致机体发生病变,如心血管病和癌症等;反之,运用安定放松的观想方法,可以修复因长期紧张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控制内脏的运行,预防和治疗与紧张有关的疾病,根据禅定和瑜伽的原理,结合近代科学仪器,生物反馈疗法在国外取得了很大成效。科学家已详细测定出禅定中所起的有益的生理作用,如调整血压、改善代谢、促进消化、增加稳定等,长期修习可起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等作用。
  修习禅定可以治病,佛典中早已论及。如《小止观》说:“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除差。”佛教所讲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不但在时间上遥遥领先,而且在内容上也超出目前科学所涉及的范围,值得我们努力发掘和传习,并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研究,使之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为四化服务。
  当然,佛教所说的治病,包括身病和心病。经上说:“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佛教认为,身病易治,心病难医。静坐时,妄想纷飞,作不得主,很多都是自私自劣的念头,这些念头摆脱不了,自己受累,累及他人,利他之事就做不好。佛教有系统的调治心病的方法,这就是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在戒律的基础上,深入修定,以期在禅定中发挥涤荡胸心,伏断烦恼,开发智慧,方便度生等作用。通过修定,达到净化身心的目的,这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其中也有我国的传统经验,我们应当重视它,把它当作精神文明的一部分继承下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和发扬。
  二、关于神通 佛教和印度哲学所讲神通妙用等,也一直被目为荒诞无稽之谈。这主要是由于亲身见闻者少,问接传闻者多,也缺少切实的调查研究,故不易为人们所接受。佛说六通,就是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漏尽通。神足者能变化义,天眼者过人眼义,天耳者越人耳义,他心者了他义,宿命者忆前生义,漏尽者断尽烦恼义。在印度只有佛教讲六通,其他学派只讲前五通。1979年以来,我国的特异功能,遍地开花,大量事实已得到科学界的承认和重视。虽然还有少数人反对,但事实究竟是事实,不能因为讲不出道理,就说它与魔术一样。我们要思想解放一点,承认认识的有限性,冷静一点虚心研究。
  小孩的特异功能,有的全身各处都能识字;有的有透视能力,能见地下或隐蔽物体,能见体内脏腑,包括软组织的形色等,比×光还好;有的有放大作用,能见红白血球,与显微镜所见一样;有的还有遥视能力……这些相当于天眼通的作用。有人具有遥闻的能力,属于天耳通。有的能思维传感,二人远距离靠意念通讯,属于他心通。还有意念致动,可以凭意念拨动手表、开闭钥匙、紧松螺母、移动物件、折断柳枝等等,属于神足通。特异功能虽不及神通力量的广大,二者都是超常能力,过去很多人不信,现在国内外都有这类事实,科学界开始研究了,只是道理还不清楚。
  佛经中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是很丰富的,只要我们去寻求,必能给我们以启发。佛经讲神通有修得和报得二种,上面引述的那些小孩的特异功能即属报得,它由于过去已有某种潜在的功能做基础,所以现在可以不学而能。另一种属于修得,需要现在的努力,“深修禅定,得五神通。”为什么修定能得神通呢?据《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云:“今明世间则有三种:一根本世间者,一期正报五阴是也。二义世间者,知根本之法,与外一切法义理相关也。三事世问者,发五通时,悉见一切众生种类及世间事也。”一期正报五阴,即我们一辈子作为受报主体的色受想行识,色即是身,受想行识是心。在此躯体中,身和心的密切关系,除上述外,感觉灵敏度可随入静的深度而增加。众所周知,一身之外,扩大来看,内之身心和外之世界,也是息息相关的。如我们所知气候环境对生态的关系,可见一隅。从佛法讲,意义更深。《楞严经》有“七大圆融”之说。即地、水、火、风、空、见、识,各各圆融,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地水火风既可各各周遍无碍,就不是指粗碍的宏观四大,而是指空中的微细四大。这与科学证实空中含有各种基质能场存在是一致的。但是与外境相对立的,还必须考虑内心的作用,因为外境都是内心所缘的对象,不论境界如何宽广,总越不出心识所缘的范围。所以应该说微细四大、虚空和心识,都是充满整个宇宙的。由于各各充满,四大和心识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不过在宏观的情况下,我们只注意到环境对意识的影响,看不到意识对环境的作用罢了。在微观的情况下,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灵致动的科学研究,已发现在意识的作用下,可使物体起极其微量的温度和位移变化①。据多布林等试验,发现入静状态可提高能场的信号②,国内发现外气有物质基础。这就说明,心理确实可以调动物理,影响外境。不过随着心力强弱,其作用有大小不同而已。心力微弱,作用就小;心力强大,作用就大;这种关系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上述试验的意念集中,只有一般水平,所以作用其微,如果运用禅定方法,通过专门修练,使意念高度集中,不动不摇,各种神通妙用,随缘而现,是完全可能的。国外的气功师能用功力使铅盘变形等等就是明证。
  深修禅定,第一,能改变自身,使内身四大由粗转细,由细转极细,由极细转清净,这利色界清净四大,光明微妙,能起超常作用。有特异能力的人,在发功时即具有特殊的生理基础。目前所发现的小孩或气功师发功时的特殊的物理信息,是否与这种特殊生理基础的某些特征有关,也值得探讨。
  第二,能改变外境,由于七大圆融之故,心力强了,就可随意运用空中四大,特别发展某几方面的作用,而隐没其他方面,形成种种神通变化。如意念致动,可能就是空与风的作用突出,致动时所测得的脉冲,就是风的一种形式。佛经说:“欲求天眼者,初取光明相。”足见天眼与光明有关,是空与火的
  ①1980年《美国科学新闻》第13期。
  ②《人体能场的仪器测量》,载1981年第11期《自然杂志》。作用特胜。小孩认字时常见光明,甚至能使底片感光,与经论所述光明完全一致。
  当然,佛教原不以五通为重,因五通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若能证得第六漏尽通,根本解决,其他不求自得。讲修定得通的经论有《坐禅三昧经》、《大安般守意经》、《修行道地经》、《舍利弗阿毗昙论》、《法蕴足论》、《解脱道论》、《摩诃止观》、《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小止观》、《禅法要解》等,其中不少资料可供研究生命科学的参考。
  三、关于因果轮回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问题,这是直到现在仍被很多人当成迷信的事。是迷信,还是事实,要进行客观的分析。
  要分析这个问题,先要回答什么是生命。科学家都承认,生命之谜至今尚未解决,这种态度是很客观的。也有人认为生命是从化学物质中产生的,但需要有理论或实践的依据,这种看法才有科学意义若问化学物质是通过怎样的关系转化为生命的呢?在有关的利学著作中至今还似乎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同时,也还没有一个最基本的活体从化学物质中培养出来。
  佛教认为生命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构成的。色是物质;受、想、行、识属于精神,说明众生的生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部分。心色二法,各不相同,相互联系,并有主次。心者无形质可见而有知觉之用,色者有形质碍之法而无知觉之用,二者具有不同的根据,不同的内在矛盾,这一点必先明确。作为一个有情,必需具足心、色二法,缺一不可,由精神摄持物质,令不散失;由物质滋养精神,令得安住。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于一共同体中。所谓主次者,精神和肉体相比,肉体是粗,精神是细,肉体是表,精神是里,精神可以指挥肉体,肉体不能指挥精神;生命的主要矛盾所体现的本质,包括品格、习性、倾向、要求等,明显地属于精神方面,而不属于肉体方面,因此二者之间,应以精神为主导,肉体为基础。精神是主人,肉体为旅舍;精神如演员,肉体如外衣,二者主次分明。由此可知,任何有情都是心法为主的心色共同体。
  在分清主次之后,可以看到:生命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生命的外部即其生理部分,而是在生命的内部,在于生命内部的矛盾性,即其精神部分。任何生命内部都有这矛盾性,因之引起了生命的运动和发展。精神方面包含的矛盾性是生命发展的根本原因,精神和生理以及外界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生命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人的一生,是他长期历史实践所形成的思想本质在起主导作用,生理机构仅仅处于从属的地位。一个人的习性、品质、趋向、抱负,决不因身体的创伤而有所改变,甚至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的习尚志向也不会倾动或消失,如孙中山先生念念不忘他一生的事业,临终还说:“和平,奋斗,救中国!”由此可见,长期历史所形成的内在矛盾,不可能在机体死亡时归于消失,而必然受到实践所积聚的力量继续向前发展。也就是说,精神部分决不因肉体的谢灭而谢灭,它必然要通过一定途径,继续生存下去。或者说,主要矛盾的发展决不因次要矛盾的瓦解而瓦解,相反的,它将再次取得次要矛盾的配合而继续向前发展。
  在一期生命终了的时候,肉体和精神的依存关系破裂了。肉体部分离开了精神的摄持,按物质的能量不灭定律,分化瓦解,各奔前程,具如《死的化学》之所描述。精神部分离开了肉体的舍宅,按精神的能量不灭规律,随业流转,继续驰驱。精神的能量不灭规律如何呢?就是四有轮转。如《修引道地经》说:“神离人身,住于中止(中阴),五阴悉具,无所乏少。死时五阴,不到中止,中止五阴,亦不离本也。譬以印章,以用印泥,印不着泥,亦不离之。”又如《禅波罗密次第法门》说:“如是身命,皆由先世五戒业力,持于中阴,不断不灭,干父母交会之时,业力变识,即计父母身命精血二滴大如豆子,以为己身,识托其间。尔时即有身根命根,识心具足。”可见人死之后,识离本体,住于中阴,或名中止。中阴身具足五阴,即具备色心二法。中阴的色法,不是机体的粗显物质,而是来自机体的极细物质,由于极其微细,故不为人眼所察。这一点非常重要,说明人的精神并未离开物质基础。但是这种中阴色法究竟是什么,则有待于定中亲见和科学实验了。中阴的心法是第八识所含业识种子,即无始所集烦恼业力种子,摄持于中阴身中,不断不灭。由于众生贪欲未断,故见父母交会,识托其中。精血是物质基础,识心是主体因素,父母识三,和合成胎,若缺主识,胎即不成。这就是众生四有轮转,即从本有到死有,死有入中有,中有转生有的大概情况,详见《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书。
  照此说来,是不是有个固定不变的神我永远不灭呢?不是的,一切法都是念念迁流,刹那生灭,灭已还生,生已还灭。不论心法或色法,都没有常一不变能作主宰的东西,不过能量相续变换不息而已。所以佛说“五蕴皆空”,这是佛教区别干形而上学的要点。所谓空者,就是“非常非断”:“非常”者刹那变化,“非断”者能量不灭,一切法都离不开这个总的法则。物质如是,精神亦然。非常非断,是宇宙万法的普遍规律,也是一切事物的辩证法则。试观自心,代表主要矛盾的我执烦恼,包括我爱、我见、我痴、我慢,从小至老,从未停过,非但一生未曾停过,大限到来,亦不止息。足见所谓死亡,无非是机体败坏,不堪复用,内在矛盾,依然故我。既然我执烦恼,原封不动,岂有到此为止不再发展的道理?如有一法,到此为止不再发展,辩证法就有例外了。如果坚持辩证法,精神和物质作为二种不同性质的存在,在动物死亡时必然要朝着不同方向不断变化继续发展的。如果认为一死永死,永不发展,这本身就违反辩证法了。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生与死》一节中写道:“死亡或者是有机体的解体,除了那组成有机体实体的化学构成部分,再不留下什么东西;或者还留下某种生命的本原,即某种或多或少地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原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的有机体都活得更久。”说明死亡之后有二种可能:或者除了化学成分之外,什么也不留;成者还留下某种灵魂之类的东西。这是非常合理的,因为死后到底有没有存在,在未取得证实之前,二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不能凭感情或想象,肯定一种,否定另一种。需要自然科学经过客观验证加以肯定。万一证明确有类似灵魂的东西存在于身后,亦不出恩格斯的估计。不但如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卷首《总的计划草案》中把“原生体的灵魂”列为十一个重大研究项目之一,与“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各种科学的联系”、“认识的界限”等并列在一起。说明机体的“灵魂”是一重大的课题,需要进行科学研究。
  列宁比恩格斯更进一步,明确支持灵魂有物质基础的观点,对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灵魂是原子的某种集合”的论点,表示十分赞同。他说:“这是天才的猜测,是为科学而不是为僧侣主义指示途径的路标。”(《哲学笔记》302页)列宁也同意灵魂有速度,有与肉体的联系。他说:“伊壁鸠鲁论灵魂:‘更精微的’(注意)原子,它们的更迅速的(注意)运动,它们与肉体的联系(注意)等等——很天真而且很好!——但黑格尔却在生气,他责骂道:《胡诌》、《空话》,《没有思想》”(同上书305页)。其中三个注意和重点号,是列宁加的,“很天真而且很好”是列宁对此学说的评论。在旁注中还写道:“在黑格尔看来,‘灵魂’也是偏见。”
  列宁对于毕达哥拉斯的轮回学说,也有评述。他先写道:“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毕达哥拉斯(他从埃及人那里拿来了关于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的学说)说他的灵魂曾在其他人身上生活了二百零七年等等。”然后作出结论:“注意: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的幻想的一种联系。而今天呢?同样,还是有那种联系,只是科学神话间的比例却不同了。”(同上书253页)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还与道:“对于那种看来完全没有感觉的物质如何跟那种由同样原子(或电子)构成但却具有明显的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的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再研究。唯物主义明确地把这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从而促进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推动人们去作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说明列宁确是一位伟大的辩证唯物主义者,他在浏览哲学史中,就发现轮回学说具有科学的萌芽,真可谓独具只眼。
  三世因果的实例,古今中外都有。我国历史上就有不少记载。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G.Cerminara,1950年写过一本《轮回的秘密》被誉为经典著作。记述一个用催眠遥视能知过去未来的人。他能见现在任何地方的任何事物,能知历史事件,能知未来发展,能知前生。在观察三世中还发现确有道德领域中的因果关系,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果,恶有恶报”的因果法则得到证实。作者总结2500件实例说:一向被当作迷信的三世因果学说,现在恰恰说明不是迷信,而是有事实依据的。实例中很多人还在,可供复查。这是一项重大的发现。有待科学家作进一步的探索。
  必须说明,佛教讲三世因果,但不是宿命论。今生感果,必有前因,前因归根,内因为主,今生努力,改过从善,即可改变业果,改造命运。欲求今生和未来的幸福,就要勤奋为人民多作好事。这样的人生观,应该说是理智的、积极向上的。过去反动统治者曾歪曲佛教,宣扬宿命论,并编造谎言,麻痹人民,那是另一回事,我们也应该予以识破和扬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