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出世,说法度生,欲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承当,人人是佛。所说一切法门,虽有大小顿渐、权实偏圆,但都是全仗自力,一旦修习功深,方能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超凡人圣,证菩提果。若见思二惑未断,无明尘沙未除,即使定慧力深,依旧轮回,不能解脱。如来悲悯众生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通途法门外,无问自说,特开一仗佛慈力、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只要信真愿切,执持名号,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即能带业往生阿弥陀国。一经往生,得不退转,朝夕闻法,终必成佛。所以这个念佛法门,是最简易、最稳当、最圆顿的特别法门。尤其对于我们居家学佛的人更加合适,在家人有俗务是不容易闲静得下来的。身在世俗,事务繁多,要想摄心参禅,静室诵经,势不可能,只有念佛一法,最为方便。不拘场合,不拘时间,不拘形式,不费钱财,不影响工作,时时处处,随分随力都可以念。只要信愿真切,诚诚恳恳地念,念到净念相继,一心不乱,现前就能得大受川,临命终时,弥陀与观音势至,定来接引,往生西方。《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所以念佛法门,是居家学佛的好法门。
善导大师说:“若欲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要学行,当择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得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法门不投机宜,修行结果,效用不大,得力不深,想要转凡作圣,委实不大容易。唯有念佛法门,三根普利,万善同归,永明寿所说万修万人去是也。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普愿居家学佛善士,其深思之,其善择之!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三法具足,则千修千生,万修万生。若无信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信愿行三,信为先导。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满所愿而证所信。故唯有信,方能入净土法门。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话不是诳人的。
如何起信?深信世尊决无诳语。深信弥陀,决无虚愿。深信“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上,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深信“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见佛往生之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因不虚弃,果无浪得”信得真,愿始切,从而行才能实。如是用心,自然厌娑婆苦,慕西方乐。一旦往生,如脱牢狱,如归故乡,如奔宝所,龙天欢喜,诸佛开颜。得生与否,要看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凭持名之深浅。这是古圣先贤念佛往生的殷切教诫。佛陀说法度生,有百千万亿无量法门。念佛往生,是诸法门中横超三界的一种特殊法门。道理甚深,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必须是宿植德本、具足善根、有大福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信受奉行。
如何进行念佛?其方法约有四种:即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其中持名一法最为契机。只要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便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就彻底圆彰。所以持名一法,乃入道的玄门,成佛的直径。如欲作观,假使《观经》不熟,理路不清,以妄躁心,求佛求境,则全体成妄,全是魔境。弄巧成拙,欲益反损。学人要自量根性,老老实实持名念佛,这是条四平八稳万无一失的康庄坦道。善导大师说:“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持名一法,最为逗机。希望修净业的同道们,都来持名念佛吧!
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相印,要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字字句句,历历分明。耳根一摄,其余诸根,无由外驰,那么,全神贯注于一念,便可达到一心不乱的境地。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文殊菩萨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就是此种境界。
在家人职业不同、居住环境、工作劳逸,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人自己的具体情况而适当安排念佛的时间。不要规定得太死,要有点灵活性。工作特忙而实在挤不出时间来的人,可以按“十念法”而修持(即念十声佛)。会用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送往迎来,都能以一句弥陀敛肃身心,从早到晚,不要间断,如被别事打断,事毕再念;若觉念失,马上摄还。
一开始念佛的人,心里静不下来,总觉得妄想特别多,脑子翻腾,心潮起伏,口念佛,心外驰,胡思乱想,这时难免对念佛摄心有点怀疑。我劝同道们,不要怀疑,不要退失道心,这是一般现象。因为从无量劫来,我们都在烦恼妄想是非窝中讨生活,自己一点也不觉得,一旦用点静的功夫,格外觉得心猿意马不容易驾驭。若是我们不用功,不念佛,还觉察不出自己的心地是这样的乱啦。
具缚凡夫,在未得无漏定前怎能无念?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不怕妄念多,只怕觉念少。妄念是病,念佛是药,若药投病,自能药到病除。念佛的人,只管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执持好了,不但现前能得到受用,而且将来还能往生西方,入阿鞞跋致。
经云:“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众生不必自疑业障深重,不能念佛,当知千年幽谷,一灯即能烛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有志学佛的人,我们不妨来试一试看。
要想得到佛法实益和念佛纯一的功夫,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要“至诚”、“恭敬”。只有至诚恭敬,恳切念佛,才能摄心于不乱。有一分至诚,即消一分业障;有一分恭敬,即增一分福慧,若无至诚、恭敬,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不堪设想。
念佛的人,还应该注意修福,修福是修净业的前方便。《观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以上三事,是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因,念佛是正行,持戒、布施、读诵大乘经典等是助行,二行一齐修,如顺风扬帆,禾苗得雨,净业速能成就。
在家居士身皈依佛,心口念佛就算佛门弟子,所以就应当要求自己依佛法行事,平常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要以佛法为准绳。什么是佛法?简单扼要地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八个字说来容易,实际做到,确不容易。
“诸恶莫作”,就是对于国家和人民一切不利的坏事情都不能做,不因恶小而为之。从内心里,坚决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的道理。念念提防过愆,事事常存忠恕。一有过错,生惭愧心,发露忏悔。凡是损人利己假公济私即使是细微的小过也不应作,何况是身三口四意三的十恶呢!不但一切恶事不应做,就连一切恶念也不应生。念佛的人,不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要养成一片爱国爱民自度度人的善良心。这就要靠平日惕励自己,有素养,初则勉力而行,久则自然而然的成为习惯了。
“众善奉行”,就是对于一切自利利他的好事都应去做,不因善小而不为。佛门善法众多,六度、四摄、三十七道品、四无量心等都是善法,但这些善法,初发心学佛的人一时还不容易做到,我们只好从浅人深、山小而大一步一步地循序而进。先从做一个好人做起,对父母要孝敬,对子女要教养,处夫妇要和顺,交朋友要信实,对工作要负责,任劳任怨,不计工种,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不计个人得失,不占他人便宜。团结友爱,讲究精神文明,以“五讲”“四美”为标准,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红心,争取在社会各个方面做好事。进一步要求蠲除烦恼,荡涤习气,最好做到无人相,无我相,无遇而不安,无往而不适。
居家学佛之士,能如上而修,则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修身植德,克己复礼,不愧为信佛弟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