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临济寺是临济宗的祖庭,由唐代高僧义玄禅师创立。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义玄,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山东省东明县)人,自幼聪颖,长以孝闻,落发受戒后,精研毗尼,博颐经论,以此为“医世之良方”。后游方参学,首谒黄檗山(今江西宜丰西北)希运禅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三度发问,三度被打。次到高安参谒大愚禅师,得悟黄檗宗旨,即返回黄檗山,于此习禅二十年,受黄檗印可,乃北归乡土,弘扬佛法。
唐大中八年(854),抵达镇州(今河北正定),住持临济院。此寺原来座落在正定县城东南二华里,滹沱河北岸的临济村,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义玄进住临济院后,前住持普化禅师对义玄的学识甚为赞赏,并极力辅佐之。
义玄在此广接徒众,阐扬黄檗宗风,并提出“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的宗旨接引禅人(“四宾主”是通过师徒问答的方式,衡量对方悟境的深浅;“四料简”、“四照用”是针对悟境程度不同的参学者,进行说教)。他的禅风以“单刀直入,机锋峻峭”著称,常以“棒喝”接引学人。所谓“棒喝”即在接待学人时,对其所问,不做正面答复,在希运禅师只用棒打的基础上,又加一声大喝,使对方猛然省悟。义玄禅师由于在临济院举扬一家的禅风,声名远播,前来问法求道者摩肩接踵,门叶繁荣,盛于一代,发展为一大宗派,后世即以寺院名宗,称之为临济宗。此宗在我国禅宗五家中流传最盛。
唐咸通元年(860),镇州不断发生战争,檀越墨君和于城内舍宅为寺,仍以临济为额(即临济寺今址),迎义玄入居。咸通八年(867),四月十日,义玄禅师摄衣踞坐,与弟子惠然问答毕,寂然而逝。遗骸火化后,其弟子将舍利分建二塔藏之,一塔建于河北大名,一塔建于河北正定城内临济寺。唐懿宗敬慕义玄禅风,赐谥惠照禅师,赐正定塔为“澄灵塔”。义玄弟子有灌溪志闲、宝寿沼、三圣惠然、兴化存奖等二十余人,惠然辑录义玄语要成《镇州临济惠照禅师语录》行世。
临济寺自唐朝建塔藏义玄舍利后,名声大振,发展日盛。临济宗不仅在国内有着巨大影响,而且名扬海外。我国南宋时期,日本荣西禅师两次入宋参学,回国后首创临济宗,学徒云聚,朝野尊尚,至今仍为日本佛教中一大宗派。
临济寺是中日临济宗的发祥地。该寺于一九八四年正式交由佛教界管理,作佛教活动场所向国内外开放。一九八五年在日本临济、黄檗两宗法侣的资助下,重新修复“澄灵塔”,并规划重建大雄宝殿、祖堂、僧舍等。不久的将来,一座庄严的临济寺,必将重新出现在正定古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