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1日星期日

灵隐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近年来,灵隐寺在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住持光泉法师的带领下,在杭州市市委和市政府,以及统战、宗教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灵隐寺四众弟子的积极努力下,在信仰建设、道风建设、弘法利生、僧伽教育、慈善济世、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中央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表彰。为此,本刊记者近期专访了光泉法师,就灵隐寺的历史与现状、杭州佛教的历史文化特点、讲经说法、慈善事业等有关话题进行了访谈。
  记者:灵隐寺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但是对于灵隐寺的历史,《法音》的许多读者也不甚熟悉,因此,在访谈之前,还请法师简单地介绍一下灵隐寺的历史与现状。
  光泉法师:灵隐寺始创于东晋咸和年间,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为杭州历史最久的寺院。开山祖师为印度僧人慧理禅师,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至杭,见有一峰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灵隐寺鼎盛时,曾有九楼、十八阁、七蕶f蘤3偌洌诙啻锶в嗳恕K文诩味昙浔挥响�“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法师主持灵隐,广筹资金,立志重建,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南巡时,赐灵隐为“云林禅寺”。建国后,国务院先后两次拨款对灵隐寺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灵隐寺得到快速发展,中轴线从原来两进发展为五进。还建有五百罗汉堂、华严阁、联灯阁等建筑。现灵隐寺占地面积180亩,常住僧众120多人。
  记者:据了解,灵隐寺一年中的弘法讲经活动安排的十分丰富,不但继承了灵隐寺古代弘法的优良传统,而且形式多样,颇具时代特色,在杭州乃至省内外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作为杭州市佛教协会的会长、灵隐寺住持,您也一直参与到各种弘法和讲经活动中,您还为灵隐寺义工和居士们讲述《劝发菩提心文》等,受到了信众们的欢迎。那么,灵隐寺的讲经弘法都有哪些特点呢?您身兼数职,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并且让信众听到您住持的讲经说法?
  光泉法师:讲经说法是我们的家务事、必修课,是弘扬佛法、引导正信的基本方法。讲经说法也是杭州佛教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有许多高僧大德在杭开设法筵,云水布教,开启民智。近几年来,我们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先后多次举办讲经法会,参加听经的居士十分踊跃。我虽然法务工作比较繁忙,但每次讲经法会,我都尽量安排时间为他们讲经,挖掘佛教和谐思想,引导其正信正行。当下,善男信女越来越多,但信仰素养参差不齐,如何引领好信众,这是对我们的一个挑战。作为人天师表的法师,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引导信众、教化众生的重任,维护佛教的清净庄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记者:近年来,灵隐藱f蘤3艘恍┚椋诠诜鸾探绮艘欢ǖ挠跋欤皇呛贾莘鹧г涸诎煅闲纬闪俗约旱奶氐悖欢嵌啻纬晒侔炝巳捍鸾探簿涣骰疃谌菇簿涣骰疃鸬搅嘶耐平饔谩N耍贾莘鹧г阂脖恢泄鸾绦岫ㄎ捍鸾探簿涣骰兀敕ㄊμ柑负贾莘鹧г涸诎煅Ш徒簿涣鞣矫嫒〉昧四男┛勺式杓姆椒ê途椋�
  光泉法师:杭州佛学院是1997年开始筹办的,2006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正式成立杭州佛学院。杭州佛学院按照“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的要求,坚持以“ 学修为根本、学术为核心、艺术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将佛学院办成一所集僧才培养、艺术教育、学术研究、讲经说法、对外交流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院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现有一个班,设书画篆刻专业,聘请中国美院的教授前来授课,形成了自有的办学特色。另外,杭州佛学院也非常注重讲经弘法活动,自2010年以来,连续两年在杭州佛学院承办“全国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每年都有学僧参与演讲比赛并获奖,去年还有一名学僧参加全国巡讲活动,得到中佛协领导的肯定。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去年中佛协在杭州佛学院建立“汉传佛教讲经交流基地”,这是对杭州佛学院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把讲经交流基地建设好,使其成为汉传佛教讲经交流的示范、研究、培训、交流中心,为新时期佛教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灵隐寺在讲经说法上,不但赢得了信众的称赞和认可,而且在佛教文化研究和建设方面也很有特色。比如,灵隐寺曾经多次举办不同主题的佛教学术研讨会,尤其以“东南佛国”学术研讨会最为出名,至今已举办了十届,在佛教界和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次,灵隐寺的檉蘤3舞蹈表演在国内外也产生了影响,请法师谈谈这方面的感受和经验。
  光泉法师:近几年来,我们比较注重寺院文化的发展。自2002年以来,针对不同主题,先后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高僧大德和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推动吴越佛教文化的研究和寺院文化的建设。现寺院建有“云林图书馆”,藏书达2万余册,为僧众查找资料、深入经藏、提高佛学造诣创造有利条件。为丰富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多次举办“云林茶会”、“围棋文化交流”、“书画摄影展”、“佛教音乐会”等活动。在梵呗方面,先后参加了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家“卫塞节”艺术表演等活动,获得当地政府和信众的赞扬。
  记者:从灵隐寺的历史来看,扶贫济困、慈善济世一直是灵隐寺传承的优良传统,近年来灵隐寺的慈善事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灵隐寺也被授予模范和谐寺院,受到了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宗教事务局等有关部门的表彰。那么,灵隐寺在慈善公益方面都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和措施?在当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佛教关注社会、关爱民众的慈悲济世思想呢?
  光泉法师:慈善是佛祖面前的一盏心灯,对佛家来讲也是一种职责,佛陀是为了解脱人生的痛苦这一因缘才出现于世的。近年来,我们建立了“云林慈善基金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如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灵隐寺都及时发动僧众踊跃捐款,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同时,还积极参与助残、助学、救灾,扶贫、施粥等慈善活动。为支援西部建设,先后两次到西藏那曲牧区,为他们捐款100万元,用于安居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把佛教的“四摄六度”通过助残、助学、救灾、扶贫等具体的慈善公益檉蘤3难,为政府分忧,践行人间佛教思想,这是新时期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途径。现灵隐寺的僧众们每月从自己的生活补贴中拿出50元,组成互助金,帮助有困难的志工。最近,我们正在筹建功德基金会,以此来体现灵隐寺的社会责任。
  记者:近年来灵隐寺与港澳台佛教界开展了多方面的佛教文化交流,不仅加强了大陆佛教与港澳台佛教界的联谊,同时也做了许多实质性的工作,对促进两岸三地的佛教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请法师具体谈谈这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光泉法师:杭州在南宋时是我国东南部佛教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佛教文化的主要输出地,被誉为“东南佛国”,在港澳台具有较大影响。近年来,我们举行重大宗教活动和佛教文化学术研究都邀请港澳台佛教界人士参加,尤其是与台湾佛教界的交往更为频繁。为加强两岸佛教文化的交流,2006年与台湾中台禅寺结为“同源禅寺”,并赠送了“同源桥”,在台湾民众中引起较大反响。我们举行“云林茶会”、“佛教音乐会”、“吴越佛教文化研讨会”等重大活动都邀请台湾佛教界和有关人士参与。并先后多次组织参访团、佛教围棋文化交流团,赴台进行友好交流。还多次参加中台禅寺、法鼓山等举办的禅修、研修活动。今年元旦,我们参加了中佛协组织的佛教代表团,赴台湾中台禅寺参加“2012海峡两岸和平祈福法会”,共同祈祷两岸和谐、世界和平。两岸佛教界同饮禅茶、同台演出、同堂禅修,加深了两岸佛教文化的了解,增进了两岸佛教界的友谊。
  记者:灵隐寺这些年也曾多次组团出访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等东南亚佛教国家,与东南亚各国佛教宗派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增进了对南亚国家佛教的了檉蘤3与南亚佛教的传统友谊,请法师谈谈对南亚佛教国家的认识和感受。
  光泉法师: 近几年来,我们与东南亚国家佛教界的友好交往比较多,先后多次组织参访团赴新加坡、泰国、柬埔寨等国家进行友好访问,并向斯里兰卡、新加坡等佛学院选派了留学生。2010年4月,根据中佛协的安排,我们组织了27人的佛乐团,赴柬埔寨参加“卫塞节”文明遗迹与艺术表演活动,得到了东道国及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2011年5月,又组织38人的梵呗团,赴斯里兰卡参加“卫塞节”艺术表演。表演节目有《云来集》、《华严字母》、《五方佛》、《禅茶》等,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和有关国家的外交使节观看了表演。斯里兰卡还将我们表演的节目连续几天在国家电视台播放,获得广大信众的高度赞扬,增进了两国佛教界的友谊,为我国佛教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代表团主要成员还受到斯里兰卡总统的接见。这些国家虽然信仰南传佛教,但他们也非常喜欢我们的梵呗表演,这是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佛教界友好交往的重要途径。
  记者:灵隐寺作为杭州佛教的一个象征符号,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如何更好地在当今社会中发挥好灵隐寺的弘法和佛教文化功能,为杭州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灵隐寺今后有哪些新的举措?
  光泉法师:灵隐寺既是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旅游胜地,又是杭州对外友好交往的窗口,在信众中有不到灵隐寺不算到杭州之说。因此,加强寺院软硬件建设非常重要。一是在寺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按照大丛林的格局,进一步完善;二是进一步加强寺院道风方面,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促进新时期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灵隐寺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整理,提升寺院文化建设的软实力;四是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